欢迎使用

在线客服

24h客户服务电话

010-27633385

首页 > 专业学位 > 考辅资料

教育专硕考试真题之《教育综合》

2024-10-11 16:50:23 962

历年真题配图.jpg

教育专业学位硕士考试真题之

《教育综合》考试真题

  考研真题对考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它能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所学知识,所以在备考时候要多做些真题,对高频考点有所了解,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备考工作,mbacnn硕博君整理了“教育专硕考试真题之《教育综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单项选择题:第1-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社会条件是


A.语言的形成 B.文字的出现 C.生产劳动 D.人的意识的形成


2.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我国在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现代化的同时,还要求大力推进


A.教育评价现代化


B.教育系统现代化


C.教育结构现代化


D.教育治理现代化


3.许多社会活动都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相比之下,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其中,最集中而系统地体现学校教育之“有计划”特征的是:


A.国家教育发展规划


B.学校教育制度


C.课程


D.教案


4.将儿童当作“小大人”对待,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和顺序性


B.整体性和系统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5.有一种课程主要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主题,如1-2年级学习周围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所在社区;3-4年级学习较广的环境,由县、省到国家……9-10 年级学习社会经济,这种课程称之为


A.综合课程


B.核心课程


C.学科活动


D.分科课程


6.将两门或多门学科内容整合在一门课程中,打破学科界限,体现这种课程编制方法的课程类型包括


A.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B.核心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


C.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 D.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相关课程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道德与法治》属于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8.某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发了“生活中的分段计费”校本课程。教师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了解出租车的计费规则,再让学生分组收集并分析近一年家庭用水、用电、用气的数据,形成《生活中的分段计费》研究报告。这样的课程属于


A.文献课程


B.项目式课程


C.综合课程


D.大单元课程


9.2001 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其目的在于


A.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B.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所必需的知识


C.提高学生的基础学力


D.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


10.“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长期遵循的一条基本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的实质,是要求教师解决好教学过程中


A.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C.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D.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11.为了满足全区中小学生家长获得优质学习资源的需求,某区县围绕各年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出问题设计开发了60个小视频,每个视频20分钟,分别制作成二维码,向全区家长推送,便于家长利用空闲时间自主学习,并通过各种类型的家长沙龙活动面对面进行经验交流分享。这套教学设计指向的学习方式是


A.探究学习、问题学习、泛在学习


B.泛在学习、混合学习、探究学习


C.问题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


D.混合学习、问题学习、探究学习


12.班级授课制之所以仍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本在于它


A.公平 B.师生互动频繁


C.高效 D.以教师为中心


13.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形成和发展,最宜采用的方法是


A.榜样示范 B.情境陶冶


C.实践锻炼 D.说服教育


14.任何教学组织形式的提出都有其问题指向,都试图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某个具体问题。翻转课堂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合作探究 B.以学定教


C.微课运用 D.逆向设计


15.教育情境的不可复制性是教育活动的突出特点,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A.整合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16.孔子关于启发教学的具体主张是


A.譬如撞钟,扣则鸣,不扣则不鸣


B.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道而弗,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7.根据孟子的性善论,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其中恭敬之心是


A.仁之端


B.义之端


C.礼之端


D.智之端


18.东汉设立鸿都门学的起因是为了


A.崇尚文学 B.倡导艺术


C.培养专才 D.培植政派


19.唐代的地方官学中除经学外,存在较长时间的还有


A.书学


B.算学


C.律学


D.医学


20.  中国共产党确立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是


A. 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B.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C. 民主的、民族的、科学的文化教育


D. 民族的、民主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21.在西方教育史上,致力于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著作是


A.《理想国》


B.《大教学论》


C.《教育学讲授纲要》


D.《民主主义与教育》


22.在古代希伯来的学校中,教师被称为


A.“校父”


B.“古儒”


C.“书吏”


D.“拉比”


2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为完备的组织管理和高水平师资的学校类型是


A.人文主义新式学校


B.新教学校


C.耶稣会学校


D.经院主义学校


24.1918 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明确表示中学应该是


A.面向所有学生并为社会服务的机构 B.面向所有学生进行筛选的机构


C.面向所有学生为职业做准备的机构 D.面向所有学生为升入大学做准备的机构


25.在欧美现代教育思潮中,强调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权威的教育思潮是


A.改造主义教育


B.要素主义教育


C.存在主义教育


D.人本主义教育


26.维果茨基把文化工具分为物质工具和心理工具两类。下列选项中,属于维果茨基所讲的心理工具的是


A.算盘


B.尺子


C.搜索引擎


D.数字系统


27. 教师制作PPT课件时,会把重要的概念用不同的字体或颜色凸显出来。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角度看,这种做法能够促进学生的


A.选择性注意


B.精细加工


C.情境认知


D.创造性思维


28.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教师经常占用学生的自习课时间来安排自己的教学活动,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因为这种做法不利于满足学生的


A. 生理需求


B. 能力需求


C.自主需求


D.归属需求


29.学生学习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回家计算自己睡觉的床的面积,这种迁移属于


A.近迁移


B.远迁移


C.类比迁移


D.逆向迁移


30. 为了学习做蛋糕,小红从某美食网上下载了制作蛋糕的规范流程,并按照其中描述的具体步骤一步步尝试着做蛋糕。这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属于运用


A.类比思维策略


B.手段-目的分析法


C.逆向思维策略


D.算法式策略


二、论述题:第31-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1.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历史上,人们评价这个学制 “精华在中学”。试概括分析“壬戌学制”中等教育段的特点。


32.论述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开展的历史背景、基本特征以及局限性。


三、材料分析题:第33-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教育在这个范围内有它复杂的任务。这些任务有: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                                                                   


请回答:


(1)阐述教育的负向功能。


(2)分析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3)阐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促进个体发展。


34.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与没有测验相比,如果参加测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最终的考试成绩,就发生了测验效应。研究者已经在不同类型内容的学习、不同年龄的学习者身上观察到这种效应。测验效应意味着学习者在被测试时,某些学习发生了。对于其中的原因,研究者认为是在测验过程中,学习者会回忆、复述相关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与其他知识联系起来;也有研究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的测验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知识提取情境,这种情境与最终的考试情境相似,因而有利于学习的迁移。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的描述,分析测验效应的发生与哪些心理过程有关?


(2)参加测验虽然会促进学习,但是对测验(特别是高利害的考试)结果的利用也可能阻碍学习。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强调不得有“考试排名”行为。试简析这一要求对保护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何积极意义?


35.分析下述案例,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民老张周末从海边钓鱼归来,远远地看见两个年迈的游客在滩涂上拍摄海鸟,不小心陷在泥淖里,不能自拔,身体在慢慢下沉。老张赶到出事地点,却没有马上施救,而是先将游客身边的摄影器材搬走,再返回营救。他试图把游客从泥淖里抱出来,却没有成功。他改从一侧用力拽游客,却见游客稍一挣扎就陷得更深,只好作罢。老张赶紧帮游客卸下背包,减少负重,以减缓下沉速度。 老张放好游客的背包,再次赶回出事地点。他张开四肢,直挺挺地趴在泥淖上。女游客用力把双手撑在他背上,才把双腿拔了出来。男游客陷得更深,他使劲拔出右腿,单腿跪在老张的臀部上用力,才从泥淖里拔出了另一条腿。女游客从旁用力一拉,将他拖出泥淖。男游客似乎用尽了力气,腿一软,跪在泥地里。老张迅速爬起来,伸出双手,又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用沾满泥水的双手去搀扶那位虚弱的男游客,免得弄脏其上衣。 两位获救的游客两眼发直。老张见他俩平安无事,便微笑着点头告辞。等他俩醒悟过来,老张已不见人影。获救游客通过当地政府找到老张,再三向他表达谢意,感谢他的救命之恩。老张表示:“我不要什么报答。我看这两个人有麻烦,不过是帮他们一下而已。”


请回答:


(1)试从品德结构的角度,分析老张的义举所显示的美德。


(2)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设计若干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这个故事,引导他们向老张学习。


(3)有位初中物理教师利用这个故事进行压强教学,试析其中体现的教学原则。


36.分析下述案例,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吴老师认为,学生学会学习很重要。为此,他在上语文阅读课时总是先用5分钟时间专门给学生介绍各种阅读方法,譬如如何划重点、如何加深理解、如何复习整理所学知识等。然而一个学期过去了,学生的阅读成绩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请回答:


(1)为何吴老师的阅读策略教学没有收到明显成效?


(2)请结合认知策略学习的相关知识,为吴老师的阅读策略教学提供改进建议。


参考答案:

《教育综合》考试真题一参考答案


留言咨询

姓名:
电话:
专业: